汪慎生
| 作者: 两汉画廊
| 阅读 6781 次
| 2012年01月14日 12:23
| 字体
[大] [小]
汪慎生,(1896—1972) 安徽歙县人。名溶,字慎生,号满川村人。幼在浙江兰溪当学徒,后在上海画炭画谋生。约30年代初到京,先后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辅仁大学美术系教授。解放后任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画院画师、院务委员等职。
汪慎生擅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名,能工笔亦能写意,而以小写意最富影响。其画法,师陈白阳、华新罗、任伯年等,笔致生动,有平朴含蓄之致。汪氏在解放初所画《番茄丰收》表现出高超的写实能力,被认为是以传统画法表现新意新情的范例。早年代表作有《群猴图》等,后期代表作有《黄鹂垂柳》、《荷塘清趣》等。亦曾出版过《汪慎生画辑》。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汪慎生画集》。作为老一辈美术教育大师,慎老用他的丰富学养、高尚的人格、道德品质和高超的书画艺术,哺育、提掖了许多后学者。如,潘素(张伯驹夫人)、肖淑芳(吴作人夫人)、梅兰芳、孙其峰、王任、时君贞、张其翼、邓林等等,都曾得其教诲。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郑午昌、黄君璧;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谢稚柳;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人们似乎看到,此时的大千先生,就像站在黄鹤楼上,面对墙上崔颢写的黄鹤楼千古绝唱,叹息出“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李白一样,他对汪慎老是那么由衷的叹服与敬佩。当代著名书画家、汪慎老早年弟子孙其峰先生评论说:“此言绝非大千先生客套,乃是实话!”
慎老曾与当时许多名家连袂,参与过许多重大的集体创作,为美术史留下了堪为经典的大量作品。仅五六十年代,就与何香凝、陈半丁、齐白石、于非闇、郭风惠、叶恭绰、溥雪斋、溥松窗、吴镜汀、马晋、吴镜汀、汪吉麟、高希舜、王雪涛等一些名家多有合作,创作出了《和平颂》、《百花齐放》、《五·一颂》等许多经典作品。老人还曾特别为毛泽东主席作过《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拉,画了大量国家礼品画。

尺寸:137*33cm 价格: 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