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
| 作者: 两汉画廊
| 阅读 5916 次
| 2012年01月18日 16:18
| 字体
[大] [小]
李兰简介:
李兰(1861-1921),原名毓兰,字芳谷。徐州人,世居户部山下。李兰早年家境贫寒,而嗜学绘画。他曾受张砚田先生启蒙,从山水画入手,节衣缩食,刻苦学画。其父屡屡责备他“画得山穷水尽”,但李兰矢志不渝。而后,李兰因为师从萧县真武观道士刘云巢学画,而入真武观出家为道士。他中年一耳失聪,自号“半聋道人”,晚年称“聋道人”。
李兰擅长山水,师法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 、王原祁),笔墨娴熟。亦工花卉、翎毛、走兽、人物。其“钟馗捉鬼”、“****献寿”甚为传神。后游历四川、广东等地,遍访名山大川,胸中藏有丘壑。尤其受广东“岭南画派”影响,技艺大增,被誉为“江北第一人”。曾被清朝宫廷召为“供奉”,李兰为躲避进京的麻烦,每至夏秋即云游四方,至腊尽方返回徐州。
1914年,李兰的作品参加巴马国际博览会,获银质奖,声名大噪。当时“辫帅”张勋盘踞徐州,知李兰与革命志士韩元方交好,并说过自己的“坏话”,便派兵捉拿“聋道人”。李兰躲到宿迁县钟吾极乐禅院,避开世俗,潜心作画。
李兰长期寓居其嗣子李人鉴家宅(今解放路文治巷10号内)。李宅后园遍植松竹,并有紫荆、紫薇、腊梅多株。李兰于此作画,大多署款“作于听松草堂”。后园中有一小楼,凭窗可风南郊五老峰等七座山峰,故称“七峰山楼”,李兰常于此楼作画。其作品力辟蹊径,不落窠臼,风格独标。
抗战前夕,南京博物馆征展收藏书画,曾派专人到徐州索取李兰遗作,将其家藏《金碧山水》取去展出。事后,地方政府曾准备为李兰于“快哉亭”立碑纪事,因抗战爆发未果。李兰对徐州近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精品 尺寸:167*46cm 协商

上图局部

精品 尺寸:180*48.5cm 藏品
印章为“半聋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