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书法专卖 国画(油)专卖 徐州书画家 拓片杂项 名人信札 两汉收藏 两汉动态 代理书画
书画新闻 书画展览 鉴别技巧 展会纵览 名家合影 名家逸事 留言反馈 联系两汉 友情链接
鉴别技巧

书法与欣赏

| 作者: 两汉画廊 | 阅读 5056 次 | 2012年01月19日 11:06 | 字体 [大] [小]
书法与欣赏
 
厉建华
 
 
     书法艺术,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是独放异采的艺术。追溯汉字的起源,距今约(一般考证)在5000至6000年的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也就说,汉字通过书法的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书法在发展的进程中,从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到当代,书法真正成为了“书法艺术”,因为,书法在当代几乎失去了实用性。 
   书法在发展的进程中,其实是在依赖中或对前者的进化中发展起来的,从"甲骨文"开始的演变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商代甲骨文,(公元前13-12世纪,约三千四百年前)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甲骨文就是刻画在龟壳的文字符号。是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发现的,也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被称作"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出土100000枚之多;上面的刻画符号,有4500个,其中1700个被破译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主要记载着占卜吉凶之事件。也俗称“卜文”。
   国内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与书法家很多,现在只列举当书法家代,例如:福建的潘主兰先生,他毕生致力于甲骨文字的研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因此,潘主兰先生在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与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书法专业学术大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另一位是启功先生)。这是建国以来书法界首次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学术评奖活动。潘主兰先生获得此项大奖,被誉为八闽艺坛的殊荣。
   再如:江苏的沙曼翁先生,他书写的甲骨文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首届群众书法评比”活动中,以一幅书卷气十足的甲骨文对联在数万件来稿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一等奖得主之一。林散之先生观后进行了十分精辟的评价,并即兴写诗称道:

    能从汉简惊时辈,文习殳书傲俗儒;

    左旋右抽今古字,纵横篆出太平符。

    循规矩于方圆,悟空灵之黑白。

    将字作画画亦字,此真书道之狡贼。
 

 

(沙曼翁先生书写的甲骨文对联,此幅作品藏于两汉画廊)
 
 

 
   周代金文,(公元前14-11世纪)金文,又名钟鼎文,是古代青铜器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铸器上有“阴”或“阳”。其实,金文在商殷晚期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这里列举有:《母戊方鼎》《《宰甫鼎》、《戍嗣子鼎》。接着还有西周武王时期的《天亡簋》、《利簋》,《利簋》,成王时期的《何尊》,康王时期的《庚赢卣》、《庚嬴鼎》、《大盂鼎》,昭王时期的《令簋》、《令方彝》《召尊》。金文与甲骨文相比较,变化大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甲骨文的尖刻感不复存在了。到了西周中期,金文的内容更加丰富,篇幅长的特点显现出来。例如,共王时期的《墙盘》、《永盂》,懿王时期的《师虎簋》,孝王时期的《大克鼎》。那个时期的“大篆书也更显圆匀挺秀”。发展到西周晚期,最著名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这时期是金文的颠峰时代,其特点是“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容与徘徊”。到春秋战国时,诸侯们都在周代金文基础上,“独创自己地方色彩的书法”。例如,《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蔡侯尊》,其字体修长,“颇具装饰和夸张意趣”。可谓‘百花齐放’。
   国内研究古文字学的学者很多,例如,山东的蒋维崧先生(1915~2006.7.25),他书写的金文以其特有的风格,独步当代。其最可贵之处,是在于将古文字学研究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千年前充满金石气息的青铜器铭文写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书卷气息的书法作品。
 
 

蒋维崧先生书写的金文
 
 
   
   秦代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
 

 

萧蜕庵先生书写的石鼓文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大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战国前书体,也有人认为狭义的大篆指籀文,从广义上理解为大篆是战国以前文字的书体应该比较合理。从特点上看,大篆的图饰性很强,更多地表现为象形,“所以字体结构多参差”。
   小篆,据记载是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李斯所创。可以说小篆是中国历史上“文字书体的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这次"革命”,她使中国文字在结体上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整齐、圆转流畅,比之大篆更概括、更抽象、更规范,在书法美学上有很大的价值。
   隶书的产生始于秦代,汉魏风行。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云:“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率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关。小篆完成了我国文字偏旁代和线条的任务,对大篆实现了根本性的革命,但在书写方面显然尚难适应日益加重的社会需要,因其书写起来无法快捷。隶书就是急就的篆书。当然也不至于这处简单。隶书的特点一是把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二在结构上作了许多省减。隶书的产生,为楷书奠定的基础。时代变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人们交往的频繁,隶书仍不能适应快捷的要求,于是出现所谓的“急就章”,章草,进而是真书,行书,草书。隶书在东汉时为鼎盛期。汉隶,在中国书法上如唐诗宋词之于中国文学史一样。
   中国的书法大家,可以说是随真书的创立而涌现的,流派亦是。钟繇、王羲之变体创制,为真书开山祖;既而至唐,出现了欧、虞、褚、薛、颜、柳等断代大家,其中颜真卿柳公权又变古法,创立了雄健之风,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草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种书体,各种书体,各个时期都有草书。任何一种书体,以有规律的省简、纠连、变通、快捷地书写,便成草书。因而有草篆、草隶、藁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书体。草书的产生固为实用,可一但成为一种独具风采的艺术,它便成为最能体现人的情性的艺术。草书是每种书体的必然产物。
   草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种书体,各种书体,各个时期都有草书。任何一种书体,以有规律的省简、纠连、变通、快捷地书写,便成草书。因而有草篆、草隶、藁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书体。草书的产生固为实用,可一但成为一种独具风采的艺术,它便成为最能体现人的情性的艺术。草书是每种书体的必然产物。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购买请汇款至以下帐号,款到之日即将作品精细包装后,用顺丰或中国邮政快递寄出后,我们将短信告知:方便您的跟踪与查询。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户名:厉建华 卡号:622848 0454495203811
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17993000161641504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22 0211 06008770038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17 0012 5000 0678 817 开户行:徐州市复兴路支行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洲市云龙区户部山翰林街B5-36、37两汉画廊(两汉美术馆)

联系人: 厉建华
电话:0516 - 83378596 手机:(0)15996962958
通用网址:两汉画廊 中文实名网址: 两汉画廊 中文域名:www.两汉画廊.com 网址:www.xzlhhl.com
E-MAIL: xzlhhl@126.com

承诺:

新年伊始( 2017.1.1.)本画廊郑重承诺:

一,所售书画皆为真品。

二,书画来原:(1)直接从书画家处代理或订购;(2)直接从书画家处代理或订购。(3)两汉画廊聘请的著名鉴定家和行业内鉴赏团把关。

三,标识:在出售的书画背面均留有(厉建华)指印标记或签字。客户如要求可配有两汉画廊收藏证书,(证书样本可在两汉动态栏目中查找)此指印标记与收藏证书指印标记相符。

四,退换:退换:在收到作品7日内(无损毁)可自由退换;(退换时所产生的邮寄费和汇款的手续费用由买方负责)

通用网址:两汉画廊 中文实名网址: 两汉画廊 中文域名:www.两汉画廊.com 网址:www.xzlhhl.com
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户名:厉建华 卡号:622848 0454495203811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22 0211 06008770038 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17993000161641504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户名:厉建华 帐号:6217 0012 5000 0678 817 开户行:徐州市复兴路支行 联系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户部山翰林街B5-36、37两汉画廊(两汉美术馆)。邮编:221000;联系人: 厉建华 电话:0516-83378596 手机:15996962958 QQ:2534794227 微信:XZLHHL 或15996962958
邮编:221003 E-MAIL:xzlhhl@126.com 邮箱
联系人: 厉建华 电话:0516 - 83378596 手机:(0)15996962958 QQ: 2534794227(两汉画廊) 540476623(两汉画廊)
两汉画廊ICP备案:苏ICP备05085915号 两汉画廊网站(www.xzlhhl.com)成立于:2004年12月29日

苏公网安备 320302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