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人画派画家——刘赦
| 作者: 两汉画廊
| 阅读 7767 次
| 2012年02月01日 12:23
| 字体
[大] [小]
新文人画派画家——刘赦
厉建华
把刘赦列为新文人画派中人,不知他本人是否认可?!不管这些了,反正是代表我本人看法与见解。其实,画家就是画家,只是发展到今天我们把画家又“细划”了一下——新文人画派是近年来形成的画派,也称作“学院派”。 新文人画派依托学院的优势 ,凭借着扎实地基本功与教学理论为基础,创作出有鲜明个性和现代意识与传统精神有机结合的特色作品,在画坛像旋风一样引起轰动。
就江苏来说,除了刘赦之外,还有:徐乐乐,方俊,江宏伟,范扬,周京新,喻慧,杨春华,刘二刚,朱新建,张友宪、崔进等......国内还有:杨晓阳、王梦奇、李世南、梅墨生、张志民等等。
我看到刘赦的作品也是近几年。刚看到时,立刻被画面所吸引:无论是画面上的人物或风景都显得那么恬静与幽雅,清新而又动人......继续品下去还流露出一丝“禅意”,有一种超世脱俗的快感,令人余味缭绕。特别是刘赦在“用墨”上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可以想象出他在钻研“墨法”上肯定下了一番功夫。以他创作的《芳菲过眼已成空寞》为例:一位古代浴后的女人,裸露着酮体半跪在床榻上,面朝里在梳理长发,床榻左边有一叠书籍,右边有一个花瓶插满了鲜花,还有女人臀边的浴巾。如果单从画面构图上来看非常简练——只有五个形体。但,给人感觉却丝毫不觉得空洞。先说“女人体”:她的形成给人的感觉绝不是用笔画出来的,像大理石上的纹理图案----是天然形成的,整个躯体几乎看不出用笔的痕迹,是自然氤氲而出,最后形成丰盈的酮体。让人想象出这就是唐代梳妆打扮中的美女。女人身边简单的物品在刘赦的笔下也处理恰到好处:浓淡相间墨的墨色中包裹着几根线条便是书籍,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神秘——仿佛里边藏着无穷的智慧;花瓶中鲜花画得简繁得当,浓密相间中的花瓣仿佛摇摇欲滴;瓷器花瓶上的花朵纹饰处理的细腻——彰显现出墨色的变化;床边的浴巾咋看上去像一团泼墨,仔细看却章法自然有度,特别是在浓墨中大胆地植入花饰,造成了整块浴巾自然顺势地向下垂落,让人感觉只要动一下,就会坠落于地上;而床榻的处理也出人意料——除了榻面上画得相对细致外,床榻的四条腿竟然是四根坚挺的线条,使整个画面让人感觉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简繁得当。这样的画面布局与画法恰到妙处:让人不禁联想起寂寞中的这位古代女人高尚的品位与含蓄而又矜持的内心世界。
其实,看一幅画就能知道一个画家的水平,而评论一位画家的一幅作品就足已“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新文人画派中的画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有鲜明个性和现代意识。这是概括意义上的定义,而细化会有很多特点,其中,“墨法”的独特运用,就是新文人画派画家“细化了的突出特点”。我也见过一般画家即使掌控好用墨,但画出的东西也是单薄的“片状”,没有像刘赦这样——形成这么通透的立体感而又不失灵动,这也极大的体现出刘赦驾驭“墨法”的能力。
南艺(南京艺术学院)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刘赦与 周京新同是南艺中国画专业毕业的高材生。非常巧合是他俩都在徐州生活过,可谓是真正的老乡了。如果单从“墨法”上来说,他俩不分上下,却各有千秋,都是用墨的行家里手,也许他俩曾经相互影响与借鉴过。但在“学院派”的“墨法”上却不相雷同,各有自家的“看家本领”, 体现出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与过人的才智。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江苏画坛和收藏界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刘赦作为新文人画派的画家,他的写意,他的重彩工笔,他在教学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都是令人羡慕的。他凭借着扎实画工与显赫的地位,活跃在当今的江苏画坛。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和众多的收藏家的追捧!据了解已有许多藏家与艺术品投资者在悄然地收藏他的作品。刘赦作为江苏热门画家之一,预计刘赦的作品将以一个新的收藏热点,逐渐辐射全国。
附:刘赦,1960年4月出生于湖北麻城。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善工笔人物画,兼攻山水。2009年12月始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刘赦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第二界中国体育美展、江苏画刊二十年美术作品展及中国艺术展(美术)、中国绘画艺术展(加拿大)等,多次获奖。1993年应邀赴香港举办“刘赦工笔画展”。多幅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艺术观收藏。 近百件作品先后发表于《亚洲艺术》、《中国文物世界》、《朵云》、《香港名流》及《中国工笔画全集》、《二十世纪中国名家作品集》等数十种国内外专业刊物及大型画册。出版有《刘赦画集》,著有《近代名画》、《中国历代国宝精品100例赏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