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杨墨泉先生《雄鸡图》
| 作者: 两汉画廊
| 阅读 6250 次
| 2012年02月01日 12:26
| 字体
[大] [小]
浅评杨墨泉先生《雄鸡图》
厉建华
两汉画廊收藏的此幅《雄鸡图》,为杨墨泉先生于1980年创作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墨泉先生画鸡最拿手,这幅雄鸡图是他的精品。正常画鸡:一般都是侧面,头向前方,而墨泉先生画得却是回首鸡,画回首鸡一百八十度时还算好画,其他角度不好表现。他选择了不好表现的角度:介于九十度与一百八度之间——却表现得那么自然与传神,这就是大家的手笔。
从此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墨泉先生用笔干练,线条张力突出,做到繁中有简,简繁得当,泼墨与勾勒相间得当,自然而出,表现得恰到好处。此幅作品表现地“繁处”:是鸡的“头部”和一般画家忽略的“爪部”。鸡的头部除了细部刻画外,主要是以“色”的表现——红与蓝的色彩强烈对比,突出鸡的最为传神的部位,来吸引人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鸡的耳部与嘴部用色大胆的夸张,以求达到前面所说得目的;鸡的爪部是画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一般都简而化之。而墨泉先生却刻意得进行了细化:线条的勾勒与色彩的“突出表现”——因为“爪”是雄鸡搏击时的利器——这大概是先生创作时的“匠心”吧。
这幅画的另外的表现就是背景的“处理”。无论是人物画或花鸟画背景太“突出”,会削弱画的主题——容易造成“喧宾夺主”。而杨墨泉先生在这幅画的背景画法上掌握得恰到好处:背景的画法采用“淡墨”的处理方式,就连树干的画法也不例外——只是多了几处“浅勾”来表现树干的挺拔。红叶也是用“淡彩”来渲染,整个背景表现得那么“雅润”。
落款也比较别致,正常落款要选在空白处,而墨泉先生却大胆地落在背景上,并采用“先浓后淡”来逐渐淡化与“背景”的冲突,又能平衡背景过于平淡的不足,可谓“妙心独特”。

附:(杨墨泉先生简介)杨墨泉(1912—1994),原名杨默,字墨泉,生于徐州。幼时聪慧过人,尤喜绘画,后人徐州艺专学习中国水墨画,受教于李可染。后赴上海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深造,为刘海粟入室弟子。毕业后与作曲家马可在上海抗战宣传队做美工,其间结交很多知名人士,如田汉、聂耳、程十发、唐云等人。他师法各家,既擅于色彩,又侧重笔墨,在用笔上,可谓胸有成竹,豪迈奔放,法理森严,匠心独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在西安、洛阳、郑州、芜湖、庐山、景德镇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题材以鸡、鹰、鸭、鹅、鸟等为主,偶作人物、山水。
|
|